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我還是這樣,充滿瑕疵

沒想到星期六上班原來可以拓展OL的視野,總之今天無意間點到了親子天下雜誌的文,看完了吳念真的爸爸經,接著看小野的,他們自述的教養哲學簡直完美到令人想要戳破(病了吧我),我想這兩位該是全台灣最會做爸爸的兩個男人了吧。

但把養兒育女經丟到一邊,這文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小野的女兒。



「哥哥很自我,每次都選最好的、最大的、最貴的,總是反反覆覆、猶豫不決。妹妹則很堅定、沒有一絲猶豫,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。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,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,而妹妹很會做選擇。」


這是小野對自己兒女的描述。短短幾句就埋了伏筆,讓人好奇他的誤解究竟所為何來。因為怎麼看妹妹都是很懂自己,不走冤枉路的人啊。



「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,跟我抱怨一件往事,我才知道誤會大了。


有次我們全家去香港玩,念國小的哥哥和幼稚園的妹妹,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個玩具。妹妹一開始就挑了個哪裡都買得到、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。哥哥從進門的那刻起,一直挑一直換,最後挑到一個八百元的蝙蝠俠。結帳途中,看見一個限量版、要價四千元的蝙蝠俠,又換:「我要這一個!」他媽媽終於發火了,認為他沒主見,只會選最貴的,不准他買。是我出面緩頰,替兒子說好話,兄妹才皆大歡喜帶著自己選中的玩具回家。


事隔二十多年,妹妹對這件事竟然還耿耿於懷。她說,選完就後悔了,可是我們讚美她的堅定,拿她的表現罵哥哥,所以她不敢換。但她很羨慕哥哥,每次都這麼堅持的要,不惜大哭大鬧,最後都得到想要的。」




看這篇文章前才看了另一篇關於不要過度稱讚孩子的報導,因為不適宜的讚美會導致孩子將來只為得到讚美而做事。


以前總覺得乖巧、善解人意是對的,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修行,克己復禮才是仁,直到長大後才發現要說出自己想要的(而不臉紅),做出自己想做的(而不後悔),是多麼難的一件事。所以有時候乾脆放棄不選,更輕鬆呀。天知道,真實的現代社會裡,能成功的、被崇拜的反而是哥哥那種(我會說是洋派)性格,讓以前乖乖背誦經典文化教材的人很難適從啊。


高中時有位同學知道我姊去了美國念書,她問我:「你為什麼不去?」


這問題我也曾想過,心底也是有那麼一點喝洋墨水的渴望,但是在我能堅定地要求之前,總會有好多的旁騖來擾亂我的決心。結果我和她說:「因為要幫家裡省錢」她聽了之後很諒解的回應:「老二都比較會幫家裡想。」她這句話從此被我奉為圭臬,說明了為何家中排行老二的小孩總是比較沒出息內斂。現在看到小野這麼說他的女兒,發現自己確實是少了那種敢作敢當、不畏他人眼光的勇氣。


直到現在我還是常常搞不懂自己究竟想要什麼。或許經過常年的自我催眠,欲而不求已經內化成自己的真實一面了吧。就像小野的女兒一樣,我們臉皮薄或許做不出種種驚世駭俗的行動,但心中確實是挺羨慕那些人的!但不曉得,羨慕到最後,會不會演變成一種乖戾的孤傲呢?或是什麼更恐怖的其他下場?






2 則留言:

  1. 為什麼感覺事在說老大都很任性會亂鬧,我還以為老大才比較會幫家裡想/~\ (亂畫重點)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是說老大比較有自己的堅持還有比較敢做敢當吧
      覺得老大通常還是比較被重視,老二就...感覺沒地位

      刪除